2015年日本樱花科技计划中国科协代表团参访总结

本文发布于:
2015-08-31
来源: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2015年8月22日—29日,由中国科协组团,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处项目主管刘渤作为领队的一行10人,与来自湖南、广东、南昌等地共计50名中国师生,赴东京参加了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简称“樱花科技计划”)暑期第四批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柬埔寨、老挝、蒙古、缅甸的中学生。今年是樱花科技计划举办的第二年,参观内容更加丰富、文化交流更加深入、组织工作更加严谨。中国科协代表团作为最后一批成员,学生的科学基础扎实,善于思考问题,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严格遵守纪律要求,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全团受到了主办单位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和中国科技部主管单位的认可与肯定。CCTV4驻日本记者全程拍摄了中国科协代表团在日本未来科学馆的活动,并采访了黄河、王闻中同学和领队老师,学生团员普遍表示收获丰富,整个出访任务圆满完成。

一、基本情况

此次中国科协代表团共有9名学生团员(备注:入选10名学生团员,后1名学生因身体原因退出)主要为高二或高三年级学生,其中7位男生、2位女生。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湖北、安徽、广东等8个省市,均出自中国科协“中学生英才计划”项目,这些学生通过申报、大学导师推荐、省级初评和全国学科委员会终评等程序,经历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因此学生的科技知识、研究能力和外语水平较为突出。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日方主要安排了以下几类内容。

(一)访问日本知名高等学府。主要访问了日本立命馆大学大阪茨木校区、琵琶湖草津校区、芝浦工业大学丰洲校区、庆应义塾大学藤泽校区。校方负责人向营员们介绍了立命馆、庆应义塾的基本情况、留学生制度、科研情况,并安排营员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室,与学校的教授进行交流。在立命馆琵琶湖草津校区参观的建筑与环境实验室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方巧妙地将建筑与教学结合起来,学生自己设计的个人空调系统、雨水收集系统、裸露布线和楼梯休闲平台等内容,让每一位参观者由衷感叹日本大学课程的丰富与务实。

(二)考察科研机构和科普设施。主要参观了横滨海洋与地球科学研究所和日本科学未来馆。横滨海洋与地球研究所是日本领先的海洋与地球科技研究机构,学员们看到了日本的深海探测器实物(正在维修),参观探测器带回的奇妙海底生物标本,实地探访水压破坏模拟实验室,在工作人员的演示实验中感受水的巨大压力。日本科学未来馆是日本最富盛名的科技馆,瞬息万变的Geo-Cosmos、智能机器人ASIMO、国际宇宙空间站等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展品。黄河与王闻中同学还有机会体验了通过仿真机器人进行交流的活动。整个科技馆的布展和环境色调非常明快,志愿者很多很热情,给人的参观体验非常舒适。

(三)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交流。此次共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学员交流,分别是2000和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和铃木章。白川英树教授因成功开发了导电性高分子材料而获奖,铃木章教授因在“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获奖。85岁高龄的铃木教授为学员做了1个多小时的报告,并回答了学生的提问。中国科协代表团的王闻中同学首先提问,主要询问铃木教授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如何与人合作。铃木教授在回答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归纳了几种科学家应有的优秀品质:自信、不放弃、执着探索、有创造力。白川英树教授开放了自己的实验室,亲自指导学员完成了一堂生动的实验课。实验过程中,白川先生来到学生中间,手把手指导实验并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通过与诺奖获得者的接触与交流,学生不仅学习到最尖端的科学知识,更加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科学精神。

(四)参观日本高中与同龄人交流。主要参观了立命馆高中和横滨科学前线高中。在立命馆高中的活动以文化活动为主,通过破冰活动让刚刚见面的学生们尽快熟悉起来。在横滨科学前线高中的活动采用的是同伴教育的方式,由日本高中生与来访学生结成一对一的伙伴,共同参观校园、动手实验。为期一天的参观让中国的学生大开眼界。作为一所高中,横滨科学前线高中的校园内设施现代化程度很高,实验设备十分齐全,远超国内,很多已经达到了大学实验室的水平。

(五)体验日本文化。此次主要参观了日本著名的的金阁寺、清水寺,在西阵织会馆观看了和服秀。日方还在晚上安排了丰富的日本文化体验活动,包括穿和服、观看日本传统舞蹈表演、体验花道、茶道,邀请大学生为学员们介绍日本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教大家说日语,唱日文歌曲等。此外,主办方还为参加活动的各国学生提供了才艺展示和文化交流的舞台.

二、主要特点

(一)内容高端丰富,突出科技特色。日本樱花科技计划作为日本官方主办的青少年科学营活动,其规格非常高端,在短短1周时间内安排了2位诺贝尔获奖者的交流,参观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也代表了日本的最高水平,闭幕式中各国大使馆均派官员出席,让参加的学员深刻感受到自己代表祖国的骄傲。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校园参观、专家交流、实验室访问、小组讨论、同伴教育、文化体验等,并且全部活动都紧紧围绕科技主题,对学生的理科学习基础有较高要求。

(二)参观交流深入,重视互动体验。日方的每一个接待单位都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安排专人接待讲解,设计各种形式的体验和交流活动,让学员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日本的科技发展和科学教育。例如横滨海洋与地球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用泡沫杯子为学员演示水压力的破坏性,让学生亲眼见证泡沫内部结构被压坏的效果。在庆应义塾大学中,心理学的老师让学生用漫画的方式描绘自己在日本的感受,并按照小组相互分享。包括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交流也不仅仅是聆听讲座报告,还安排了实验和共进午餐等深度接触环节。

(三)私立大学为主,招生意图明显。本次科学营活动访问的两所重点高校立命馆和庆应义塾均为日本最为著名的私立大学。学校在接待学员访问工作中也是不遗余力,有专门的负责人详尽地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准备了丰富的宣传资料,专门选派了相应国家的留学生参与接待和讲解,并且安排了与本国留学生深入咨询和交流的时间。授课教师专门准备了适合短期来访学生的课程,针对学生关心的话题采用互动和问答的方式展开。在日本,私立大学学费比公立要高很多,但是学校硬件设备优越,政策转换灵活、与市场结合紧密。学校大多采用问题小组形式进行学习,专业选择方面也给学生更大空间。从活动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的私立大学十分重视海外市场,渴望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组织筹备严谨,接待热情周到。在整个活动的组织和接待工作中,处处都体现了日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礼节的重视。主办方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的工作人员全程跟随团组活动,负责突发事件处理等。负责接待工作的协理机构非常认真负责,每天的日程、分组安排、注意事项都制作了专门的文件并随时发给学员,特别为学员准备了防走失和行李丢失的名牌,并叮嘱学员夹在护照中,挂在行李上。严谨态度也体现在对学员的要求上,包括要守时、分类丢弃垃圾、离开时清洁宿舍卫生、整理床单被罩等。在严谨的工作态度之余很多服务也非常贴心和温暖,例如用漫画的形式告诉学员如何使用浴室,对每个学员的具体要求都给予重视和回复。同时日方对礼节非常重视,要求学员要对司机等服务人员表示谢意,要排队参加活动,要与接待方的工作人员打招呼等。

三、个人体会

这是我第二次到访日本,在2006年曾因学业需求到日本交流,时隔十年再次来到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渊源颇深的国家,有很多感受。

(一)重视教育、以人为本。通过访问日本的大学和中学,并与老师和学生交流,深刻体会到日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日本对教育的投入非常高,既有国家投入也有私人捐赠。而且这些投入真正用到了最为重要的地方。在各个校园里最令人赞叹的是齐全的运动场地和丰富的健身器材,由此可见日本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日本有着深远的匠人传统,并且在现代教育中一直保留下来,那就是特别重视实践。在几所学校里面,我们都能听到老师们不断强调,创新就是要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想不做就不会有创新。学校都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仪器,即使是高中都拥有国内大学无法比肩的先进设备,并且允许学生申请使用。从两所大学的介绍来看,日本大学的专业设置非常细,而且很新,紧跟社会的发展,学生可以按照问题和任务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日本的教育非常多元,不论中学还是大学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学校,不同的学校也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学校都有丰富的社团文化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交流中我们发现日本的学生大多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心怀理想。日本的教育着眼于鼓励人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提供最大程度的鼓励和帮助。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演讲中告诉学员,科学家务必有默默无闻、乐在其中的品格,唯有兴趣和坚持才能在科学道路上攀登高峰。

(二)爱护环境、规矩礼让。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密集、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却建立了与西方比肩的现代文明。相比于欧美地广人稀式的现代化,日本的很多社会规则都是从其基本国情出发形成的,而这样的经验更加值得中国借鉴。此次日本之行最令中国学生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本人对环境的爱护和对资源的节约。从飞机上俯视日本几乎全被绿色覆盖,都市、小镇、景区的街道全部整洁干净,独栋的小院和楼房的外墙都精心做了装饰,大部分建筑的外观和内饰都以朴素的黑白灰色调为主,体现出日本人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日本的垃圾回收系统早已世界闻名,分类之细致、监督之严格是确保公众遵守的关键。在日本,打招呼、劳驾、感谢等礼貌用语是使用最为频繁的语言,排队等候是最常见的行为,公共场所大家全都保持沉默和小声说话。正是这样的行为习惯,使日本人在拥挤狭窄的空间中营造出秩序井然、安静舒适的社会环境。日本人最不愿意看到事情就是给别人添麻烦,而因为个人的失误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人会受到大家的排斥。因此,有的人在日本会感到压抑,因为日本人始终奉行着“克己”的原则。不论是对自然还是对社会,都做到克制自己、方便他人,而这其实正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三)文化传承、身体力行。另外一个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在晚上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看到学龄前的儿童穿着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一板一眼地表演传统舞蹈,台下是头发银白的老妇人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得体的和服,耐心地教学员如何穿浴衣、插花、品茶等。不仅是老人和孩子,青年学生志愿者也在活动中为学员讲解日本的传统节日、教大家唱日本的民谣。这些人都是日本民间文化社团的成员,参加这样的活动也都是志愿行为。从他们的表演和讲解中,我感受到了非常庄重的仪式感,感受到了他们内心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就快速接纳了西方的科技知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流行文化等,但是他们将本民族的礼仪、节日、服饰等传统文化作为神圣的仪式而保留下来。对本国文化的坚守和坚信也许正是日本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

四、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

在收获满满的同时,我感到此次科技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一天之内参观的内容较多,不同参观地点之间距离较远,导致在某一个机构的交流不够充分,很多时间花费在路上。2.语言的交流还存在一些障碍,接待单位安排的讲解和留学生等英语都比较流利,但是中学生和大学实验室的学生英语口语有些困难,特别是日式英语独特的口音给大家造成了一定困扰。3.今年的日式沐浴对一些学生的习惯构成了比较大的挑战。中国科协团组的学生都能够适应,但是缅甸等部分国家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到老师的房间和单独开辟的房间洗浴。

有关建议:

1.建议组织单位严格遴选标准,选拔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学有收获的学生参加活动。该计划既是官方活动也是国际活动,每个学员都是作为本国优秀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代表参与其中,活动为各国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也让各国青少年在这个平台中展示各自国家的实力。

2.建议日方进一步优化活动的日程安排,每一日的行程尽量安排在临近的区域,增加在每个机构的活动内容和交流深度,提高活动效率。

3.建议日方在接待实验室参观等分组活动过程中能够安排1位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或工作人员,在交流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