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技高峰-----“英才计划”综合性野外科学考察活动

本文发布于:
2016-08-03
来源:

7月27日-8月2日,“英才计划”综合性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吉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福建、黑龙江、浙江、湖北、上海等13个省市的近5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在为期7天的活动中,同学们在聆听了院士专家报告,进入深山密林,亲身采集动植物标本,进行野外观测调查,学习了野外科学考察知识,磨练了意志,体验了野外科学考察的艰辛,同时坚定了走上科研道路的决心。

启动仪式--开启野外科学考察之旅

7月27日,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中科院院士匡廷云、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处长徐雁龙、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景新明,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植物所研究员王雷和启动仪式。

7月27日,由中科院植物所承办的“英才计划”综合性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在植物所举行启动仪式

中科院院士、植物所研究员匡廷云,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植物所研究员王雷在“英才计划”综合性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启动仪式上作报告

单长勇、徐雁龙、景新明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单长勇副主任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在短暂的7天科学考察活动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收获一份不一样的经历,同时树立起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勇攀科学高峰的远大科研志向。匡廷云院士和王雷研究员先后做了题为“光合作用与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和“奇妙的植物生物钟”的报告,并与中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同学们感悟到科研的魅力、感受到科学家的风采、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大家都倍感兴奋。

野外考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从7月28日-8月1日,全体同学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老师的带领下,围绕地形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天然次生林不同海拔幼苗更新差异性研究,暖温带五种典型森林的林下层碳储量分异,人工造林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不同类群植物遭动物取食程度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昆虫观测,森林温室气体排放观测等7个课题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活动中,同学们克服了路途遥远、天气多变、食宿条件简单等因素影响,以满腔热情和坚定意志投入到野外科学考察中。有的同学一天往返8公里,爬两座山进行实地测量;有的同学遭遇大雨磅礴也毫不退缩;有的同学脚上受伤也坚持不掉队;有的同学主动要求到更加偏远的地方进行考察;有的同学为了展示考察成果,一直忙碌到凌晨一点。几天的活动中,没有一名同学喊苦喊累,没有一名同学掉队。指导教师们也想方设法让同学们接触更多的科研知识,有的老师不辞辛苦,连续几天带领学生到边远的样地进行考察;有的老师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灯诱昆虫,告诉学生昆虫的种类和知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老师还利用晚上时间为学生做了《植物的分类》、《北京东灵山森林站野外观测与气候变化研究》、《蚂蚁的世界》等专题辅导报告,帮助学生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野外科学考察知识。通过老师们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说,同学们了解了相关研究背景,为保证科学考察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几天的野外考察,同学们对唐松草、大花溲疏、大油芒、荨麻、华北风毛菊、内蒙风毛菊、穿山龙等植物如数家珍;对海拔、坡度、坡向、基径、种盖度等专业指标了然于胸;对长舌蜂、短舌蜂、蝴蝶、蚂蚱、蜻蜓的生活习性有了深入了解。此外,同学们还学习了样方数据采集、林下层碳储量差异分析、观察温室气体排放测量等科学测量方法。

活动结束后,参与七个课题的同学都进行研究项目展示,同学们充分展现出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对科研人员的敬佩。正如合肥八中曾吴喆锴所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心驰神往,考察者的坚持不懈让人肃然起敬。野外的辛劳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也带来了生命的威胁,却永远带不走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渴望。我要感谢东灵山,也要感谢所有在这里工作的老师们,因为正是你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为了求索真理而不懈奋斗!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办,是今年“英才计划”工作组织的第一次综合性学生交流活动。8月中旬,“英才计划”将在江西井冈山举办第二次综合性学生交流活动即理想信念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