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

蹇锡高

立德树人强信念

蹇锡高院士立足高分子科学领域实际,践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依据学生学习节奏特点、认知特点,通过浅入手、多维度、广拓展、窄收口的方法,结合选定适当的课题,充分利用学校科研资源,辅以专家讲座、学科报告、科技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强化学生对国家化学学科行业态势、重大需求、发展前景的认识,树立科学志向;摸索化学学科高中和大学的贯通教育模式,探究优秀学生成长规律;帮助学生们在培养活动中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范式等,激发学生创新潜质。

▲ 2022年师生见面会

蹇锡高院士认为,培养一个学生应从学生“内修”开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生的品德是蹇锡高院士最看重的,也是他指导学生的第一课。他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自己年轻时跋山涉水从四川的山区来求学,正是因为党和国家、学校的培养,才有机会一步一步取得今天的成就。所以他一切为了国家,国家有需要的就是他要去做的,他也将一直工作下去,回报党和祖国。他同时强调,在生活中一定要以诚待人,去报答每一位帮助过自己的人,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果。

▲ “英才计划”开园照

蹇锡高院士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国际视野的开拓,通过当面指导、文献引读、名师大家讲座等方式,从高分子学科发展现状出发,为学生剖析国内外的研究前沿、热点、趋势,特别是国家发展现状与所需,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寻找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科研不能局限于埋头苦干的研究,更要注重工程化、应用化,优秀的成果应当放大推广,为国家发展服务。“将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相结合,振兴民族工业,做中国自己的高性能材料。”这是蹇锡高院士对学生最大的期望,也是对学生最高的要求。

强化科研重培养

“兴趣”是做好科研的重要一环,蹇锡高院士在指导学生时讲: “做科研是探索未知领域,遇到困难很正常,不要把科研当成苦差事,要迎难而上。”他认为,要在科研的不断前行中寻找目标,培养兴趣,从而激发研究热情,做到正向的激励作用,推进自身科研工作稳步向前。虽然学生选择的研究领域为高分子科学,但蹇锡高院士认为不应该把学生自己的眼光局限于高分子科学,现阶段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结合新工科建设来推动科研。在蹇锡高院士的团队中,除高分子专业学者外,还涵盖数学、电化学、力学等领域专家。在学生选择研究方向时,蹇锡高院士希望学生能多领域广泛了解,最终选择某一领域深入研究,强化高分子科学理解,在更高的格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只要找准问题,再解决问题,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科研的乐趣。”找准方向后,蹇锡高院士要求学生在空闲时间内参与课题组研究会和线上文献汇报。他循循善诱,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科研热情、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

▲ 学生康瀚庭

▲ 学生李兆轩

▲ 学生杨晨旭

线上课程与居家学习往往使学生的心理发生波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蹇锡高院士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况,与他们畅谈高中生活,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协助他们调整自身状态,乐观阳光地开展学习生活。当学生们因为居家学习,感觉自身学习效率降低而苦恼时,蹇锡高院士建议他们将居家学习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作为研究目标,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形成一个小实验报告。学生听完深受启发,并逐渐调整状态,学习效率甚至比在校学习时更高。

蹇锡高院士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祝你天天都有好心情”,他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践行者,虽年逾七十,仍丝毫不显疲态。他把兴趣化作动力,每天仍然奋战在工作的第一线。在常规的科研指导外,用餐、休息的时间也化作指导学生的时间,他以身作则,用“杜绝浪费”“乐观生活”等细节影响学生。正是这些无声的细节,如春雨一样潜移默化浸润,让学生们感受到一个更加立体的、为国为民的科学家形象。这鼓励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